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社会保障

关于印发《2013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作者:枣庄高级管理员 来源: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时间:2014-08-08
分享到:

  

 

 

 

枣人社办发2013187

 

 

关于印发《2013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省人社厅《2013年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要点》和《2013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我们制定了《2013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要点》,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5月10

 

 

2013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信息化工作要点

 

2013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工作,突出社会保障卡这一重点,加强跨业务信息系统整合,推动业务范围、区域性建设、服务功能转变,实现业务网络全覆盖,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跨统筹区域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理。

一、继续推动金保工程二期规划的落实

(一)做好金保工程二期规划工作。根据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总体思路,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需求,根据省厅金保工程二期项目规划进度,做好二期规划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

(二)推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和一体化建设的逐步落实。加强对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重要指标和建设任务的督促检查力度,确保规划落实到位。加快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论证及技术准备工作,明确建设内容和要求,促进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在全市信息化建设中的落实。

二、继续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

(三)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实现年底持卡人数达122.30万的目标,平稳推进城镇职工和居民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加快推进新农保社会保障卡发卡进度。各区(市)应根据发放计划的要求,以新农保参保人群为重点,制定制发卡方案,落实责任,强化领导,推进社会保障卡的发放进度。

(四)加强社会保障卡的应用和管理工作。各区(市)要根据本区域发卡情况,规范和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持卡申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门诊慢性病待遇,自助查询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办理参保缴费,逐步实现持卡办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加强与金融机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扩大社会保障卡对账薄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全市范围内持卡就医登记。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卡管理工作,强化卡片制作和发放的监督,加强PSAM卡的管理,做好与业务数据的联动,为卡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做好社会保障卡省级初始化工作。我市部分区新农保已实现参保省级平台办理,数据省级集中,社会保障卡省级集中制作和初始化。为保证数据安全,根据市统一规划,各区(市)应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规范优化业务流程,做好数据采集整理工作,保障全市社会保障卡省级集中初始化的顺利开展。

三、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基础

(六)完善数据中心建设。完成新机房的整体建设,做好数据中心机房迁移工作,提升市级数据中心对实时业务的处理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更新核心软硬件设备,将业务数据迁移到新设备,提高数据库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满足硬件对未来业务的支撑需求。进一步规范机房管理规章制度,推动数据中心运维规范化建设,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推进容灾备份系统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七)全面提升网络平台基础支撑能力。统筹考虑“十二五”期间各项新建、扩容业务系统对网络支撑平台的需要,更好地支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新农保等重点业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省、市、县三级主干业务网络性能和可靠性,适时扩展网络带宽,升级改造区(市)业务基础网。加强工作调度,加快基层业务专网贯通和网络扩面工作,拓展基层业务专网的连接方式,为基层接入点提供多种接入选择。推动网络向各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以及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等基层服务网点延伸,建立功能完善的全市四级网络体系,满足我市人社业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需要。

四、抓好重点业务系统建设

(八)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建设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对原有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并扩展到人事、人才管理系统,对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软件进行系统研发,实现业务全流程的管理。继续推动公务员管理系统和基金监督管理系统应用,全面提升对业务经办的支撑能力。

(九)全力保证社会保险重点业务工作的落实。配合省厅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继续推进滕州系统与数据向省级管理系统的集中,并推动在业务经办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推进各项社保跨地区业务系统建设应用,异地转移系统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全面入网,并加快促进应用。逐步开展重复参保核查工作。配合省厅统一发放数字证书,9月底前全市应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状态比对查询系统经办的安全认证,并做好系统的推广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完成推广基本医疗保险医保医师医疗服务监控系统软件的应用。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异地就医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实现我市系统与省级异地就医平台的联通,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

(十)推进劳动关系领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研究劳动关系领域信息化建设需求,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劳动关系协调管理“三位一体”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逐步实现劳动关系领域全程信息化管理。按照省厅要求,推广实施劳动关系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完成调解仲裁办案信息系统、劳动保障监察管理系统的本地化开发、部署、实施工作。

五、深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十一)继续推进联网应用。继续做好联网数据上报工作,按时上报,开展数据自查,有效提升数据质量。大力推进基金监管系统在全市范围的实施和应用。

    (十二)做好与外部门的信息共享。继续推进与公安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通过与公安人口信息的比对核查,对数据库中存在的参保人员基础信息缺项、错项等内容进行完善纠正,促进社保数据质量的提升。

六、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

(十三)制定全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根据金 保工程二期规划中公共服务的建设内容和我市实际,以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创新服务为建设宗旨,制定全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明确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内容及标准、服务人群及范围。

(十四)制定12333电话咨询系统建设方案。在省厅统一部署下,扩展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实现12333与市局门户网站、就业网站的互联互通,拓展电话求职、意见投诉等服务,规范受理、转办、督导、反馈等流程管理,开通短信咨询人工回复、电话咨询短信回复等服务方式,树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整体形象。

(十五)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应用。以滕州市为试点,配合城镇职工个体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缴费业务下沉到基层机构办理、由金融机构代收确认,做好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建设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办事大厅,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和各级业务部门的面向群众的网上服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整合,通过“一个窗口”对外提供服务,方便广大群众和用人单位,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助办理服务系统。通过设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助服务大厅”,引导个体参保人员应用社会保障卡自助办理业务。同时,积极协调合作金融机构,利用其自助终端设备,实现上述业务的自助办理。

    七、强化信息安全系统建设

(十六)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在完成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工作的基础上,适时开展信息系统的整改和测评工作。结合等级保护整改和测评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检查和教育培训。

(十七)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加强对支撑性基础设施、边界区域、服务器计算环境的技术防范,做好系统安全加固、病毒防护、入侵防御等日常安全监测管理和综合分析工作,完成基础安全防护系统建设,防止重要信息系统业务服务长时间中断、关键信息大规模泄漏等重点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加强数据中心和网上服务信息系统网站安全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八、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

(十八)推进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认真做好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基础信息库等重点领域信息系统标准规范建设,完成有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制定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安全管理规范,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安全、日常运维等技术标准,完善网络系统规划、信息安全建设等技术标准,逐步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对已发布标准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力度,确保标准规范的贯彻落实。

(十九)加强廉政建设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廉政教育和制度保障,将廉政工作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始终,在招投标、设备采购的工作中严格依规、合法办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文化,提高干部队伍整体合力。建立信息化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大力培养技术型、业务型人才基础上,逐步培养和引入管理型、研究型和分析型人才,提高信息化部门的综合能力。认真总结和宣传典型经验,积极开展工作交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和带头作用。

 

                                                                                              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3年5月10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