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18日,全省人社系统人才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谋划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动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会上传达学习了省政府分管领导对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人才工作的批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周春艳,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文勇出席会议。
会上,枣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尹作义以《实施“榴枣归乡”工程 激发青年人才集聚新动能》为题作典型发言。

去年以来,针对人口负增长、高素质人才流失等问题,枣庄市深入实施“榴枣归乡”工程,坚持“内育”“外引”并举,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招引,经验做法被国务院简报、新华社、央视等刊发报道,多次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一、外部集聚,靶向定位精准引
一是激活高端人才增长极。将博士后工作与“榴枣归乡”工程同步谋划,聚焦人才和产业“双向需求”,成立枣庄市博士后创新联盟,出台10条“硬核”举措,构建起“人员+平台+产业+项目”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在博士后创新项目上实现历史性突破。通过举办“产才融合 榴筑华章”省博士后科技服务枣庄行、博士后直播招引、高校人才直通车博士后专项招引等活动,2024年招引22名博士后与我市平台开展合作,“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精准引才”机制逐步完善。二是涵养青年人才栖息地。征集发布“6+3”现代产业人才需求3367人,赴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举办“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系列活动51场,组织策划“枣庄学子家乡行”、“榴枣归乡”进高校、大学生免费观看女超联赛等主题活动1310场,成立驻枣院校就业联盟、“强工兴产”枣庄优秀学子联盟,通过建立枣庄籍高校毕业生服务站、招募“引才大使”等方式,集聚青年人才2.6万余人,5所驻枣院校毕业生“留枣率”达到33.65%,同比提高8.15个百分点,“聚人口、增人力、引人才、提人气”目标稳步推进。三是搭建返乡创业新平台。对异地商会、枣籍在外企业家和乡贤人才摸底排查、分类建册,在重点城市建设“榴枣归乡”人才联络站7处、返乡创业服务点11处,创新覆盖区级服务中心、镇街服务站和基层服务点的基层人才服务体系,选树培育工程样板点31个,为青年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引育一批人才、振兴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格局加速形成。
二、内部挖潜,量体裁衣精致用
一是授权松绑激发改革活力。注重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403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举荐制”、重点项目职称“直通车”、锂电特色职称评审等方式获评职称,相关经验获评“改革创新品牌”,在全国人事人才研究、省级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二是产教融合擦亮“鲁班传人”品牌。围绕弘扬“鲁班—墨子—奚仲”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组建技工教育集团,完善“产教训”融合的培养模式,分层次建立联合培养制度和用工合作关系,需求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2.4万人,相关工作获省厅发文推广。三是挖掘特色打造乡土人才队伍。出台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意见,举办三届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大赛,共评选技能大师、技能标兵、技术能手等397人,设立乡土人才传承基地21个、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15家,持续擦亮石榴、辣子鸡、菜煎饼等地域品牌,推动“技能人才+乡土产业+特色文旅”互融互通,走出一条以技能人才带动乡土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内外结合,优化环境精心留
一是有效凝聚惠才合力。牢固树立“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理念,顶格成立“榴枣归乡”工程工作专班,将工程工作质效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高规格举办动员会、现场推进会议3次,建立工作简报33期、专报4期,推动上下联动、齐抓共进。二是着力提升服务水平。部署开展人才服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和人才安居工程,指导医疗保健、教体文旅等组织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推动人才全周期政务服务流程再造,配备人才服务专员479人,提供34条帮办快办业务,有效破除人才“后顾之忧”。三是持续营造礼贤氛围。聚焦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和人才服务,打造“榴”光异彩、“枣”城乐业、“归”凤栖梧、“乡”服相成四个人才品牌。创办“榴枣归乡”故事会栏目42期,选树返乡就业创业代表54人,带动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参与人才事业,以城市之名唱响人才礼赞,集聚共建人才强市、共促跨越发展的蓬勃力量。